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 金融法工作坊2022年第20期线上研讨会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法律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5/28

    2022年5月28日上午,pc大神28预测吧金融法工作坊2022年第20期(总第221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交流的形式举办,本期研讨会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人为2022级金融服务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周晓溢同学。研讨会分为主持人介绍、发言人分享、评议人评议、答疑与交流、指导老师点评总结五个环节。我院黄震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全程指导。

    在发言人分享环节中,周晓溢同学从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概述入手,对碳排放权的产生、我国“双碳”目标、我国碳排权放质押融资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讨论了碳排放权的可质押性分析以及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法律问题,最后从明确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生效要件、建立碳排放权质押后的转让规则、优化碳排放权质权的实现方式、健全碳排放质押贷款的监管制度以及完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法律对策。

    发言人分享结束后,进入评议人评议和答疑交流环节。黄蕾同学认为文章总体逻辑结构比较清晰,研究问题很具有实践性和前沿性。从文章内容来看,黄蕾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些我国现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及监管体系来丰富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概述部分,并表示如果未来将其改为一篇小论文的化可以深入探析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问题。车讯同学提出,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定性可以考虑做法律解释论方向观点,尽可能将其纳入现有的法律制度下的权利类型,论证起来可能更为容易一点。关于论文中探讨碳排放权作为质权范围的合理性部分,车讯同学认为可以在此部分探讨法律赋予碳排放权作为质权对象的法理依据,并可以把“建议出台行政法规解决确权问题”的内容放到对策部分。李芝欣同学首先结合ESG治理理念谈论了对于碳排放权选题的认识,并从增加抵押权和质押权对比分析,探讨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以及确立完整、全面的碳排放权价值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孟凡巧同学认为在报告的相关建议部分可与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相结合,并在“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融资风险”部分增加与虚假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内容。闫婉钰同学提出了关于碳排放权质押融资行为主体的准入限制、碳排放权是否可出质以及碳排放质押合同与贷款合同之间关系的相关思考,认为对于碳排放质押贷款的行为主体的初期准入限定或许可以先宽松一些,扩大这个市场,后期再逐步收紧。

    随后,周晓溢同学就评议内容进行了回应:首先,周晓溢同学对各位评议人的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会根据评议人的建议继续完善; 其次,针对缺少总结我国相关法规的问题。周晓溢同学表示此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感觉《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与碳排放权质押融资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没有将其放入报告中,周晓溢同学表示后续会继续阅读相关资料继续查证。关于虚假CCER问题。周晓溢同学认为CCER与碳配额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如果将CCER的监管问题写入报告中,可能会导致报告内容过于冗杂,但周晓溢同学表示与CCER相关的内容还会继续追踪。

    在指导老师点评总结环节中,黄震教授对周晓溢同学的发言以及与会同学的评议等进行了总结性的指导和建议。首先,黄震教授对周晓溢同学的报告和同学们的评议内容表示了肯定,指出周晓溢同学的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已经比较系统全面,同学们的评议内容也都比较细致,后续周晓溢同学的修改可以根据同学们的相关建议在论文细节处打磨完善,比如,增加一些实证部分和案例以增强文章的时效性等。其次,黄震教授从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方面对参会同学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作为研究生要培养自己的选题能力,在选定题目后,要对论文题目要深入探析,学会挖掘其中的法律问题、法律核心;第二,要从文章的创新点或着力点入手,立足于一种视角贯穿文章始终。同一个题目,可以从角度不同进行分析,如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可以从环境与生态部门角度谈、从银行角度谈等。但注意,一篇文章只要把一个问题谈透就可以,避免发散到与主题无关的其他问题上;第三,注意文章结构逻辑结构,可以参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逻辑进行。最后,黄震教授指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文章存在的问题可能自己看不出来,所以需要别的同学、老师来帮助报告的同学发现问题。在研讨中,各位同学充分发表了意见,进行了思想的碰撞,这就是我们金融法工作坊的意义所在。

    总地来说,在黄震教授的指导下,参与同学对研讨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评议,结合实务经验与理论知识,交流了法学论文的写作经验、注意事项等,本期金融法工作坊线上研讨会圆满结束。

    分享到: